外者,肾对脾言,即“三阴为表,二阴在里”之义。病人真阳素旺,客邪入而附之,即从阳化而为热。
阳明者,胃气之所出,其主肌肉,其脉循颐颊,故阳明虚则为寒栗鼓颔。若味有偏用,则气有偏病。
脾病则不连,故呕。若此者,皆病已衰而热有所藏,因其谷气相薄,两热相合,治之视其虚实,调其逆从,可使必已。
数犯此者,则邪气伤人,此寿命之本也。附解:按六经以太阳为首,厥阴为终。
邪在少阳,不能从枢转而出,直趋阳明地界。属者,根本之谓,水火之本,则皆在命门之中耳。
三阳之序,则太阳为三阳,阳中之阳也;阳明为二阳,居太阳之次;少阳为一阳,居阳明之次,此三阳为表也。内格呕逆,食不得入,是有火也;病呕而吐,食入反出,是无火也。